您好,欢迎光临SKY GLORY!
语言选择:

北溪-1号管道扼住了谁的命脉?

发布时间:2022-09-15 17:57浏览次数:times

信息来源:石油化工论坛

当地时间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发布消息说,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代表共同对“波尔托瓦亚”压气站涡轮机进行检修时,发现多处设备漏油,“北溪-1”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
  俄气8月底曾宣布,因对“波尔托瓦亚”压气站唯一仍在运行的涡轮机进行维修,“北溪-1”管道8月31日至9月3日暂停供气。
  6月中旬,俄气以西门子公司未及时交还俄气送修的涡轮机为由,将经由“北溪-1”管道输往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减少近60%,每天供气量不超过6700万立方米。7月11日,“北溪-1”管道暂停输气,展开年度例行维护,并于当月21日恢复供气。7月27日,“北溪-1”管道“波尔托瓦亚”压气站又一台涡轮机停止运行,“北溪-1”管道日供气量从6700万立方米降至3300万立方米。
  “北溪-1”天然气管道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目前是俄罗斯对欧洲主要输气。
 
 1)欧洲准备好了吗?
  本次断供俄方公开因素为“波尔托瓦亚”压气站涡轮机检修多处设备漏油,这一原因并不能完全站得住脚——涡轮机设备供应商西门子表示漏油问题不会导致完全无法使用;这意味着完全断供更多出于政治因素。
  就能源市场而言,欧盟并非完全统一、自由流动、没有交易成本的市场。欧盟各国目前公开的天然气储库目标2022年为820亿立方、2023年达890亿立方,需求侧对于今明两年的高气价提供足够支撑。目前,欧盟总储气量来到800亿方,今年储库目标达成应该没有问题。
  欧盟内各国的资源禀赋、进口来源、基础设施、用气结构、互联互通的情况、政策走向、电力和天然气市场机制的设计等,都将问题进一步复杂化:挪威作为欧洲最大电力出口国8月8日宣布如果挪威水库水位进一步下降,将限制电力出口;法国是欧洲核电主力出口方,但是面临核电站老化问题;德国等大力布局的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并不理想;莱茵河水位问题影响了煤炭运输;今夏北半球频发的极端高温引发的各国对冬天极端气候的负面心理预期。
  持续的高气价在需求侧已经得到充分响应:各国纷纷宣布自愿减少天然气消费,预设目标较过去5年平均消费水平下降15%。天然气发电机组由于成本所限,早已尽可能地转煤转油,但是由于上文提到的一系列各国情况差异和运河水位等影响,气电比例较去年甚至同比增加。
  
2)LNG进口是否能成为替代或者部分替代?
  成本问题在高气价情况下,并不是最主要消费矛盾。LNG进口需要大量的船运、储罐、接收站、管道等基础设施。而目前来看,21-25年LNG并没有多少新增项目,大量新增项目要在26年之后才能上线。欧洲LNG接收站一共有接近2亿吨的能力,但分布不均匀,比如德国那么大的消费市场,一个接收站都没有;西班牙接收站总量为5000万吨,比全国使用量还多,法国本来是电力出口到西班牙,但今年情况是反过来输的。
  所以欧洲在过去几个月快速推进了大量的LNG接收站项目的建设,德国也宣布建至少5个接收站。按照它目前的计划,今年冬天陆续会有一些接收站的扩建或新设施要投产,量在1300万吨左右。包括今年的1300万吨,22-25年总计应有5亿吨接收站能力上线,而且位置都比较关键。在德国、比利时、法国有扩建等等,会缓解基础设施瓶颈。
  LNG市场传统的刚需市场是亚洲,占2/3以上,并且大部分都是长协,补充部分现货,欧洲要跟亚洲再多抢那么多LNG现在看是不太可能的。欧洲买家现在签了一些美国的长协,因为美国项目是FOB,没有目的地条款可转卖。到目前还是没签卡塔尔长协,因为过去折腾了很久取消目的地条款搞天然气现货市场。因为现货供应特别少,所以LNG完全替代俄气的可能性比较小。
  
3)俄罗斯: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俄对欧洲供气管道目前主要有:
  a.北溪-1线:维堡-波罗的海海底-德国;年供气550亿方,日流量5.5亿方
  b.亚马尔管道:亚马尔半岛-白俄-波兰-德国;年供气330亿方。
  c.乌克兰线:主要供给东欧国家。现在按俄乌之间跨境协议来输气。该协议2020年输气650亿方,2021-2024年是每年400亿方。
  d.土耳其西:年供315亿方,其中一半供土耳其,一半供欧洲。
  目前总计输气能力1500亿方,折合每天4亿方,管道设计总量还有更大空间。
  亚马尔线:俄方对北溪-2号的博弈导致了去年亚马尔线逐步减少到5月停气。
  乌克兰线:5月下旬从1亿方下降至4000万方/天。
  土耳其西:政治上需要与土方搞好关系,供气比较稳定。
  直通德国的北溪1线成为俄方最后筹码也是最重要的。俄气减量的市场反馈,TTF(荷兰产权转让设施天然气价格指数)已经推高到300欧元。8月俄罗斯平均日输气量1亿方左右,是现有能力的25%;9月开始北溪1断气后,降至7~8000万方每日。
  出口量大幅降低的同时,俄方对欧卖气收入创历史新高。但是对欧天然气出口降低,需要气田配合减产。一方面优先关闭老旧气井,另一方面推进中俄等更多管线的建设需要时间,但是天然气生产往往伴随着采油等无法全部关闭,俄方储库目前达到了95%。国内供大于求,于是就出现了部分气井露天燃烧天然气的选择——这是目前情况下,成本最低的过剩天然气处理方式。俄方支付这些代价,谋求更多的是政治目标,只有战略目的达到了,北溪-1线供气才会恢复。
  
总结
  俄方天然气供欧洲本是双赢。由于北约的无序扩张侵犯到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天然气供给成为双方桌上重要博弈筹码。
  短期欧洲高气价难以下降,在俄方拿到满意战略回报之前,对欧供气恐怕难以恢复。持续推高的气价促使欧洲各国寻求更多LNG、煤电、石油等电力能源替代,短期碳中和目标纷纷推迟。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这一进程并不顺利。总体来看,欧洲做好了过冬的准备,俄罗斯也有让欧洲无法舒舒服服过冬的底气。
  长期情况,如果俄乌局势僵持,乌克兰线输气协议2024年到期,若不再续约,400亿方的供给缺口或成为LNG欧洲进口大幅上涨的最大推动力。
  这个冬天,气候变化对俄乌局势,或许是重要的天时因素。


  • 24小时咨询热线+86 0411-84943057

Copyright © 2002-2022 SKY Gloryenergy 版权所有 地址:112 ROBINSON ROAD #03-01 ROBINSON 112 SINGAPORE(068902) 中国常驻办事处: 中国·辽宁 大连市中山区港兴路6号富力中心 备案号:ICP备2347455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