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分析师:OPEC+两大决定震动全球
发布时间:2025-06-12 17:40浏览次数:times
信息来源:能源舆情
渣打银行分析师团队表示,过去一周OPEC+做出了两项重大决策。该行大宗商品研究负责人保罗·霍斯内尔等分析师在发送至Rigzone的报告中指出:“第一项决策源自5月28日举行的第39届OPEC与非OPEC部长级会议。会议公报表明,与会各方决定,授权OPEC秘书处制定评估机制,用以核定各成员国最大可持续产能(MSC),该产能数据将作为《合作宣言》所有签署国2027年产量基准线的制定依据。”
分析师进一步表示:“尽管这项改革因周期过长未能立即引发油市强烈反应,但其战略意义极为重大。若改革目标旨在重塑OPEC+机制以构建可持续高效的组织体系,这举措无疑是必要的且早该如此。在此项倡议出台前,近数十年来各国产量配额的调整始终是悬而未决的棘手难题。” 渣打银行分析师团队在报告中指出,建立最大可持续产能(MSC)评估机制或将涉及未来一年内系列定义厘清与数据核查工作。
分析师强调:“然而我们认为该目标实现难度可控。当前自愿减产措施的国家逐步退出,已清晰地揭示部分产油国的真实可持续产能水平。市场普遍存在对可持续产能的高估倾向,进而导致闲置产能预判错误。更严重的是,这种误判往往通过将‘闲置’偷换为‘过剩’、‘冗余’或‘停工’等概念,造成错误层层叠加。作为衍生效应,MSC标准的设立将使部分OPEC+成员国难以再借数据透明度不足及定义模糊(或变动)等手段,掩盖其产量承诺履约偏差。基于MSC制定2027年产量基准线的协议表明,OPEC+多数生产国已达成共识:现行机制难以为继,必须通过提升组织效能来规避生存危机与极端价格波动风险。”
渣打银行分析师团队在报告中强调,OPEC+第二项关键决策形成于5月31日八国产油国的线上会议——这些国家曾在2023年4月及11月宣布实施额外自愿减产。
报告详细披露:“沙特、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及阿曼等已达成共识,决定加速退出2023年11月批次自愿减产,2025年7月起基准产量要求(不含历史超产补偿机制影响)将环比提升41.1万桶/日。此举与先前约定的5-6月增产方案完全一致。”
针对市场传言,报告澄清:“尽管上周有媒体称将讨论更大幅度增产,但阿尔及利亚政府公告证实,相关议题未进入会议议程。”渣打分析师同时表明,最新减产退出方案已纳入其全球供需预测模型测算体系。
渣打银行分析师在报告中强调:“当前供需模型显示,第三季度全球原油库存将以40万桶/日速度缩减,而第四季度将出现等量库存积累——此预测基于2023年11月自愿减产措施全面加速退出的前提。模型核心特征在于2025年非OPEC+产油国将持续供应不及预期,这与市场共识形成显著背离;同时需求端保持强劲,2025/2026年增速预计达117万桶/日与107万桶/日,当前低油价环境或额外激发潜在需求上行空间。”
Rigzone已就本报告内容向OPEC寻求置评,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渣打银行同步发布油价预测:今年第三季度ICE布伦特近月期货均价料报52美元/桶,第四季度升至65美元/桶;2025年全年均价61美元/桶,2026年将回升至78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