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供应深陷过剩泥潭 60美元防线能否守住?
发布时间:2025-03-21 11:36浏览次数:times
信息来源:能源舆情
国际能源署给看好石油市场的多头们泼了一盆冷水,其报告称原油供应量每日超出需求量60万桶,并大幅下调了本年度的需求预期。而且,并非只有国际能源署持此观点。全球最大的几家石油交易商也纷纷敲响警钟,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内外的产量过度增加,他们也转而看跌市场。
贡渥集团(Gunvor)董事长托比约恩·托尔恩奎斯特(Torbjrn Trnqvist)在剑桥能源周(CERAWeek)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很明显,目前行业存在过度钻探的情况。无论是OPEC内部还是外部,我们的钻探量都超过了需求增长所应有的水平。”
的确,产量正在上升。美国能源信息署在其最新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中指出,预计美国今年的日产量将增加40万桶,达到每日1360万桶,这将巩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产油国的地位,同时也是油价疲软的一个主要原因。
然而,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OPEC+)的产量也在增加,或者更确切地说,该组织的一些成员国产量大幅超出了配额。根据卡特尔组织的最新数据,哈萨克斯坦是主要的超产国,2月份的日均产量为176.7万桶,而其配额仅为每日146.8万桶。尼日利亚也存在超产情况,不过幅度相对较小,日均产量超出上限约7万桶。
与此同时,在需求端,许多人似乎对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政策举措(即关税政策)感到担忧。这些担忧主要集中在关税会使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抑制对原油的需求。一些关税,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本周早些时候宣布的钢铁和铝关税,也可能会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成本产生负面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可能较为温和。
美国的炼油行业情况则有所不同,今年计划关闭高达每日40万桶的炼油产能。洛杉矶和休斯敦的两家炼油厂计划于2025年关闭,这将使市场上有更多的原油可供供应。
据维多集团首席执行官拉塞尔·哈迪称,当前的供需发展态势可能会使油价持续走低,稳定在每桶60美元至80美元之间。哈迪还表示,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的价格在某个时候可能会跌破每桶60美元,不过持续时间可能不会太长。平心而论,过度钻探导致油价下跌已不是第一次了,这是对过度生产活动的一种自然调整,目前的情况也没有理由成为该规律的例外。
与此同时,一位知名的石油分析师表示,世界已经进入了石油贸易峰值时代。曾任职于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现就职于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的杰夫·柯里(Jeff Currie)指出,国际石油贸易在2017年达到峰值,此后由于本地生产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2017年,跨境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达到峰值,此后下降了5%。”柯里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在这份报告中,这位分析师指出,尽管石油是一种可靠的能源来源,但其跨境贸易越来越容易受到诸如特朗普推动关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据柯里称,这种脆弱性将促使人们增加对风能和太阳能的依赖。
摩根大通(JP Morgan)的最新能源报告反驳了这一观点,报告作者迈克尔·森巴莱斯特(Michael Cembalest)指出:“在过去十年中,全球在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储能、热电和电网方面投入了9万亿美元之后,可再生能源转型仍然是线性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每年仅缓慢增长0.3%至0.6%。”
这表明,尽管石油市场的平衡看起来倾向于供应过剩,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需求多次出人意料地向好,与预期相悖,最近最显著的例子发生在去年,当时美国能源信息署曾预计春末燃料需求会下降,但实际数据显示需求飙升至历史新高。
另一个最近的例子也提醒人们要对所有的预测和估计持保留态度,这个例子就来自国际能源署署长本人。他在剑桥能源周上呼吁增加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投资,称 “绝对有必要对石油和天然气上游进行投资”,而就在四年前,他曾在国际能源署的《净零排放路线图》中表示,由于能源转型将会成功,世界不再需要对新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进行投资。
如此看来,就目前而言,由于供应似乎持续超过需求,而生产商尚未感受到足够的压力来抑制生产活动,油价似乎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低迷状态。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可能并不准确的预测和估计。反过来,这将导致价格调整,调整的幅度将取决于这些预测和估计的准确程度。